【职教观察】再论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技能型社会构建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兼顾“基础性”和“融通性”双重发展属性,在人才培养上从“服务就业”转向“服务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十三五”期间更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扶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笔者在2018年撰文《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对当前中职存留发展问题热议的批评话语分析》(以下简称《发展》),该文基于当时J省省委常委扩大会关于初中升入高中的比例探讨所引发的“是否还要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中等职业教育是否还有存在的需要”等社会舆论,从语言学的视角对支持方和质疑方的话语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成技能型社会的远景目标。作为与经济发展和就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临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重新定位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本、技术赋能转向技术、创新赋能;劳动力市场从学历匹配转向技能匹配;国家技术技能供给从面向经济发展转向共同富裕;国家教育体系由层次类型划分转向类型划分。
在《发展》一文中,笔者仅聚焦于从社会舆情视角进行问题的讨论。当前,新发展格局构建和数字化改革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人口变动趋势和产业向高端提升,这些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特别是产业的深入互动和融合模式促使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因此,强化中等职业教育重要基础地位,调整其目标定位,优化发展路径和结构都已迫在眉睫。
一、技能型社会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价值需求
建设技能型社会旨在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动国家教育体系大改革大发展,提高国家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形成贯通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技能形成体系。近年来,伴随着中等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招生难、生源质量不高现象,社会各界对中职存在的必要性提出质疑。事实上,简单否定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是一种完全被普通教育办学优势所导向的观点。技能型社会下,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依旧存在。但对其存在的价值不能仅局限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范畴中,更要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供给、教育公平等角度去重新审视。
(一)高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靠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技能型社会中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将从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技能密集型,劳动者技能将作为重要要素进入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内循环中。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目前,全国7.5亿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达到5800万人,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人才的29%。在推进高技能人才持续增长的同时,稳固中技能人才队伍依旧是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一是在技术革新带动下,无论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还是传统产业的升级迭代,均实现了“生产制造—销售流通—服务配送”全产业链的紧密衔接。与产业链相适应的,则表现为对“初级—中级—高级”全人才链的需求。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于人才结构需求也在上移,特别是当前我国2.8亿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了71.1%,大量低技能人才亟待通过职业教育快速升级为中级技能人才。
三是面向国家“卡脖子”技术领域的突破,需要大量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支撑。实现这些人才群体的良性迭代需要一定数量的中级技能人才作为基数,同时这些人才所具备的绝技绝活也需要经历从低到中再到高的全阶段技能发展。可见,无论是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是国家战略技术的突破,都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对技能的传授和相应人才的供给。从国际观察来看,如美国这样制造业已大量外迁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也并没有因为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被削弱。美国仍然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推动高中教育“技能革命”进程。
因此,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换挡、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除了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外,仍需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能培养有效解决“从图纸到产品”这一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破解“最后一公里”距离问题的实用人才,是形成实际生产力、增强国力的有效利器。
(二)稳定就业市场供需平衡要靠中等职业教育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社会稳定之基。技能型社会下,就业市场供需平衡将从学历匹配转型技能匹配,这意味着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将会逐渐成为就业市场判断劳动力人力资本高低的重要依据。
技能匹配比学历匹配更为复杂。学历是一种人为的制度规定,而技能是人本身所固有的,在习得周期、表现类型、判定标准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弹性与更细腻的匹配要素。当前,我国就业市场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劳动力年龄结构上“未富先老”,劳动力人口内部呈现出不断老化的变动趋势。2011—2020年,我国15~24岁青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下降,从22%降到15%以下。二是劳动力层次结构上“未普先扩”,高中阶段教育还未普及,高等教育就开始扩招,导致出现了过度教育,“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要实现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促进劳动力结构的合理稳定,必须坚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从供需数量上看,鉴于不同产业所处发展阶段的差异,相关就业岗位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处于发展起步期的产业将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处于发展饱和期的产业对岗位数量会处于一种存量稳定状态,处于淘汰或者转型期的产业对岗位需求则会走下坡路。正因为如此,也导致了不同岗位对劳动者进入的时间要求不尽相同。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告诉我们,多数职业适合的初始就业年龄在15~24岁之间,倘若削弱中职教育的发展,无疑会加剧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失衡,使得年龄适宜的劳动力更加供不应求。
从供给结构看,一方面,考虑到我国仍没有全面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并没有完全结束,特别是针对我国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对中低端劳动力的大量需求需要以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以形成合理的劳动力结构。另一方面,经典的人才结构理论把社会人才划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构的高移化和复合化要求其培养必须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基础。这是因为,从智能化时代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特征来看,独特的技术思维模式要从高中阶段开始培养,并采取职业教育的形式进行;宽广深厚的应用理论知识要求延长专业知识学习年限,而大学教育难以完全承担,这就需要下移到高中阶段开展专业教育;高水平的实践能力要求学习者不能错过技能掌握的关键年龄,这就需要在低龄高中阶段就开展技能训练。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靠中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的成才途径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进入技能型社会,学历教育将全民普及,各类教育学历上升通道相互贯通,职业教育或许会成为国家规模最大的教育类型。基于这一判断,建设人民满意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要担负起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才途径的重任。
一方面,当前我国逐渐开放生育政策,需要从为子女争取最好的教育资源转向为子女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资源。基于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处在中学阶段的学生正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困境,学生对外界的感知将影响其职业的选择、人生观的形成等。以传统的智力观为基础的应试教育,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数理推断方面的评价,不能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个性化的评价。而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以不同的评价标准为学生在实践世界发展自己的智能禀赋,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试想一下,即使延后普职分流时间,到高中阶段以后再分流,也只是把学习者智能禀赋与教育类型不适配的矛盾后移,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错过了这类人才的发展潜能期。
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仍具有经济属性,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并不弱于普通高中毕业生,对于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分配更为不均衡不充分。对于部分家庭来说难以承担获取更高层次教育资源的成本。中等职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进入就业市场必要的技术技能水平,帮助学生较早地进入就业市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降低返贫风险。同时,不同于职业技能培训,中等职业教育所包含的文化课程,也为学生重新回到教育体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能为同一层级的学习者提供即时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性的教育选择,有利于促进教育机会平等、因材施教。这不仅是教育多样化的需要,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技能型社会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
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提高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的能力,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发挥自身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以及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融通性,促进国家教育普职关系协调发展。
(一)中职教育发展需要兼顾“基础性”和“融通性”双重发展属性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一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二是,国家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列入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中,成为我国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劳动力竞争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举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在这样的环境下具备“基础性”和“融通性”双重属性。
所谓“基础性”,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一部分,要夯实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发挥好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高素质生源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是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作用。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上通高等教育,下接义务教育。随着我国教育结构上移,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功能逐渐淡化,更多的是要面向学生生涯发展,打好基础性作用,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基础技术技能和基础性的立德树人等。
所谓“融通性”是指高中阶段教育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类型的选择点,而不是层次的分流点。中等职业教育要与普通高中教育形成在选择道路、学习道路、评价道路的全面融通。对此,国家在考虑今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时必须以“协调发展”为导向,以“分类指导”为抓手,既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同时兼顾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合理结构,在攻坚重点中解决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等突出问题。
遵循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强化类型链条建设,畅通学生成长成才通道,拓宽中职学生高质量深造的通道,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提升家长学生主动就读意愿。要鼓励中等职业教育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满足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各级政府要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现代化建设对多样化人才需求出发,全面核查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基本办学条件,优化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布局,结合实际,加大投入,提高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办学效益;引导办学主体坚持育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多样化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中职教育的吸引力。
(二)中职教育人才培养应当从“服务就业”转向“服务发展”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与新时代我国产业需求、人民期盼、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仍存在明显的不适应。一方面,当前技术创新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劳动者技术技能水平要求有显著提升,更对劳动者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家长对子女教育期望有所提高,人人都希望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两方面的挑战使得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不仅在招生方面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源,在学生培养、毕业生就业上,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需要重新审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要做到的就是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但如今许多工作任务被机器取代,人们不得不去反思,应该从“机器换人”转向“人机协同”,让劳动者重新掌握生产过程的控制权,使生产重新回到以人为本,促使体面劳动、体面就业。因此,今后的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面向一技之长的就业教育,其价值追求要从过去的满足“就业所需”转向“发展所需”,要与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挂钩,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后,能够增强自信心,凭借能力就业并获取合理薪酬,最终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对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将是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途径。中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以人才成长规律为遵循,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明确目标定位,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规范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过程,全面提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三)夯实中职教育基础地位需要重新审视普职大体相当的时代内涵
目前,坚持高中段普职大体相当、协调发展,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环节抓实抓好已成为社会共识。各级政府在教育规划中也都提出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
“职普比大体相当”是国家推行的保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统筹、协调和均衡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对于保证整个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类别的完善、教育体系的建构及该体系培养出的人才结构的合理性,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大体相当”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同时期应当有不同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经济转型、技术升级不断加快,国家对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要求不断提升,中职毕业生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二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中职毕业生升学通道更加畅通、升学比例不断加大;三是终身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职业培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对“普职比大体相当”有进一步认识:一是,“普职比大体相当”应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统筹实施,不能限于高中阶段的学历教育,也不能仅仅把生源锁定在初中应届毕业生上,要该把近年来职业教育扩招对象的非传统生源,以及非学历职业教育与培训一并考虑作为重要供给主体,统筹安排中职教育的规模和结构;二是,作为一项国家宏观战略,“普职比大体相当”应在全国范围内统筹实施,不能搞“一刀切”,应允许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教育需求情况做适当调整。在实施方面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事实上,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结构、人才需求、教育需求情况各异,所有地方均要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因此,“普职大体相当”政策应在以上语境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即由过去刚性的“半壁江山”转向柔性的“发展区间”,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所谓发展区间,不是一刀切地强求一定要达到职普比1∶1,而应该是一个区间,比如3∶7~7∶3。同时,国家需尽快研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监测指标体系,通过大数据实时动态监测各省市、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结构健康情况,做好动态监测、调整。
三、技能型社会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凸显综合化、特色化、一体化、未来化四大特征,同时应围绕培养怎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如何评价三个基本问题,推动以职业启蒙提升学生自我认识、以长学制培养凸显技能人才成长类型特征、以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多样化发展形成学生个性发展轨迹、以“职教高考”促成人才类型评价的全方位改革举措。
(一)以中小学为服务重点,大力开展职业启蒙教育
职业启蒙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影响学生体验、认知、探索以及规划职业的活动,对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方针、完善全生命周期职业教育体系和推动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贯穿于职业启蒙、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老年职业教育的全生命周期的教育体系。因此,发展职业启蒙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基,更是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实现普职融通的重要桥梁。目前,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还存在诸多实践的难点:一是,无论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还是中小学、幼儿园都还尚未发挥职业启蒙的重要主体作用;二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性设计和可操作的实践模式;三是,在具体实施中,普通中小学由于资源有限,面临着授课教师数量少且缺乏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教学设备和场地不足、课程缺少“职业”特色等现实困境。
对此,可以发挥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对接职业领域的独特优势,以其为主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这一方面有助于强化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学生职业素养。过去,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就业导向,对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技能掌握,以一技之长保障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要转向服务发展,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其长远的职业发展。这要求学生具备适应岗位工作方式转变及对技术技能长期积累的能力。对此,职业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较早地坚定自己的职业道路,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类型发展观和蕴含在职业群体中的职业文化观。另一方面有助于强化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做好职业教育前端延伸。传统职业教育常被大众误认为是一种分级教育,多是成绩差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学习。随着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断贯通,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逐渐凸显。对于学生的培育不能再局限于单纯的成绩导向,应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通过职业启蒙让学生对不同职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认知,促进在分流过程中学生以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合适的教育道路,即使学生是因为考试失利进入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也可以基于前期对职业的认知选择自己合适的专业。
(二)以类型培育为特色,推动技能人才长学制贯通培育
技能人才的成长具有渐进式、生发式、建构式、经验式的规律。特别是在技能习得的过程中,习得的持续性、连贯性、阶梯性尤为重要。因此,对于技能人才培养不能被单独澳博官方网站app的“学制”所限制,要进一步打通技能人才培养“直通车”,推进技能人才的长学制培养。
一是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五年一贯制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支撑高水平高职院校举办附属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或者在有条件的地区组建中高职区域性或行业性职教集团,在职教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机制方面进行一体化衔接设计。扩大高职教育招收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毕业生比例,多种形式助推中高职分段联合培养,通过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5+2”等形式开展中高职分段联合培养,为中职学生提供学历提升和技能成长的“直升”通道。优化相关专业布局,对实施五年一贯制的专业应关注于对技术技能积累具有迫切依赖,同时对学科的依赖较为薄弱,专业课与文化课距离略远的专业,如烹饪、编程等。这些专业往往具有较为独立的技术技能知识体系,并且学习者对于该领域的系统掌握所需时间往往超过了当前高中阶段的学制设置。
二是强化长学制培育中实践共同体建设。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要做好相关培育方案、课程、教材等的衔接,另一方面更要做好师生实践共同体建设。技能习得的过程通常是社群间的传递,如传统的学徒制,是老一辈将技术技能传给新一辈的过程,其中不仅包涵了技术技能的应用规则,更是蕴含了该职业的职业文化,如会计中的不做假账、医生中的救世济人等。这些文化除了通过教材、视频等方式传递外,更是在跟随、模仿长期处于职业实践中心的“师傅”中耳濡目染获得的。因此,对于长学制人才培育,要形成“固定+流动”的校企师生实践共同体。特别是企业固定教师,要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中,帮助学生在专业实践领域从边缘走向中心。
(三)以个性发展为目标,推动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多样办学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让每一位适龄少年能够按照其真实意愿自主选择优质资源,实现这一点的核心和关键是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从“配菜”模式到“点菜”模式的转变。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层面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一是部分地区中等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存在“空、小、散、弱”等不达标的突出问题;二是单一的就业导向亟待转变,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畅通学生升学路径迫在眉睫;三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双轨双通”人才培养体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以解决衔接不一致、互通不顺畅的问题。对此,中等职业教育在实现转向“服务发展”的过程中,要促进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办学多样化。
一是,夯实人才培养“基本盘”,打造特色优质中等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优化资源布局结构,整合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推动中等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办学条件达标。加强省级统筹,科学配置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确保每个县(区)原则上建好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澳博官方网站app。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双优计划”。通过设立中央财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资金,引导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的特色优质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和优质专业;在省级优质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和专业的基础上,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遴选一批国家优质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和专业,夯实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特色。
二是,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探索普职融通特色综合高中。一方面,探索普职并行的特色综合高中。鼓励各地以具备条件并有改革意愿的普通高中或者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为实施主体。在第一年实施以语数英基础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组合的课程体系,其中,综合高中的专业选择以具有强学科知识支撑的专业为主,如机电、医药等。在第一年结束时按照学生自我意愿进行分流,可以选择学习普通高中课程,也可以选择中职澳博官方网站app专业课程。分流之后,学生继续在同一校园空间中学习生活,让他们形成多样化的成长视野,促进学生形成多元发展的价值观,帮助其找到适合的成长道路。另一方面,探索以科目组合为建制的特色综合高中。鼓励部分薄弱高中或城乡结合部高中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学生水平结构试办特色综合高中,借鉴英国A-level课程经验,开发多元化的课程组合菜单供学生选择,引导具有技能潜质和特长的学生选择形成“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的课程组合方式,为学生毕业后选择合适的发展轨道搭桥铺路。
(四)以类型选择为导向,促进“职教高考”科学公平
近20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尽管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但是没有结构优良的生源,要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勇敢打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天花板,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接受职业教育,真正将职业教育办成一种“类型教育”。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高考制度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前的重要一环,高考的改变也是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而“职教高考”更是实现高中阶段人才培养转向类型发展,把握中等职业教育类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关键。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能有效地为高等澳博官方网站app公开选拔人才、为考生提供充分选择机会、国家层面统一规划设置的职业教育高考制度。促进“职教高考”科学公平,需要解决好“考什么”“怎么考”“谁来考”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围绕技能的描述、解释、实践,凸显考试内容的类型特色。当前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思路,对于文化素质的内容依旧聚焦在普通高中涵盖的语数英上,多是以降低题目难度的思路进行优化。普通高考,学生专业还没有确定,更多的是从认知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对于接受专业知识的潜力,而中职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按照各个专业的方法、实践逻辑接受学习,对抽象层面上的语数英知识依赖性各有差异。因此,“职教高考”应该针对学生专业学习水平进行考量。技能授受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职教高考”应围绕技能的描述、解释、实践三个方面设置“应用写作+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考试内容。相比于普通高考,“职教高考”在语文方面应更加侧重于对语言表述的测试,如生产实践报告撰写、动作技能经验总结等,考察学生在技能传授过程中语言表述的精准性。在数学和英语层面应更加侧重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如电气工程中对元器件应用规格的计算等,考察学生对于技能的原理性理解与解释能力。
二是,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多元群体设置多样化考试方式。首先,面向全日制中职学生可以实行“双考双筛制”,即一门科目给予学生两次考试机会,取最高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同时,对于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试行自主招生制度,学生以“学习经历+高考成绩”的形成进行报考,由高职澳博官方网站app按照澳博官方网站app自身招生标准进行灵活招生。其次,对于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职业技能大赛等国家级以上技能竞赛选手,以及各地高技术技能青年人才,参考国家“强基计划”,在实施免试入学的基础上,对培育对象单独编班,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技术创新环境与氛围,实行学徒制、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方式。最后,面向退伍军人、农民工等国家百万扩招对象,可以根据地域企业用人需求,设置专项考招指标以及独立命题与招考机制。
三是,建立“政行校企”多主体高考管理制度。首先,建立校、行、企协同命题机制,由区域的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推进考试内容与行业标准、与地方企业需求对接,同时能够作为促进“职教高考”公平性的多元监督手段。其次,强化“职教高考”分数的流通功能,在职教高教内探索建立相近专业间考试分数的相互认证与转化机制,有效提升“职教高考”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弹性。最后,“职教高考”的公平性需要强有力的监管作保障,从而让职业院校招生考试工作在“阳光”下运行。针对当前“职教高考”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监察架构下,招生部门要设立多元化的举报通道和便捷的仲裁机制,对“职教高考”,尤其是技能高考中容易滋生问题的环节做好证据留存工作。
总之,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稳中求进,营造职业教育生态。中等职业教育要在这一生态圈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要融入国家社会经济民生建设的大发展圈中,服务学生生涯发展,逐渐形成一条类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