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省社科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和管理创新,多出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坚持“贴近、做强、搞活、抓实”,抓住一个龙头(“十一五”社科发展规划),突出五大重点工作(理论研究、社科普及、成果转化、机制建设和队伍建设),培育和发展七大工作品牌(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点基地建设、策论研讨、浙江人文大讲堂、科普周、当代浙学论坛、重大省情调研),有效整合资源,努力推进社科工作上新台阶,充分发挥社科界“思想库”的作用。
附件:
1、高举旗帜,认真落实十七大精神
认真开展以“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创业创新”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宣传教育和研究工作。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浙江改革开放30年”等系列研究,抓好成果出版工作。《浙江社会科学》开辟专栏,开展征文活动,发表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与《中华读书报》合作,推出“浙江发展经验与当代浙学”专栏,纪念改革开放30年。深化“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研究。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利用各种公共文化平台,积极主动地开展宣讲、辅导和培训活动。
2、贴近大局,深入研究重大问题
贴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中心,围绕“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和“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等主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新课题,推出更多的对实践有指导意义,对决策有参考价值的理论成果。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长三角二省一市法律法规冲突调研》等系列成果的撰写与出版。
继续组织好“策论”研讨,围绕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围绕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需要,有重点地进行研讨,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与依据。
3、狠抓成效,扎实推进重点工程重点基地建设
抓好已启动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管理,进一步做好项目立项、中期检查、成果验收和丛书出版工作,完成“浙江历史文化专题史”、“浙江古镇古村落”、“浙江近代社会变迁”、“浙江史前史”、“浙商文化与商界名人”、“ 浙江文献集成”等系列丛书部分成果的撰写、出版、宣传工作。提高成果质量,出版《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概览(二)》,扩大工程影响。
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继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实践”系列研究。
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基地进一步凝炼研究方向,整合力量,提高研究水平,抓好基地标志性成果的生产。与基地联手,推出“浙江劳动与就业分析”、“浙江自主创新分析”年度报告。
完成浙江省优势学科调研报告。实施“新优势扶持计划”。对一些具有浙江特色、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进行扶持,进一步培育我省学术研究优势和新的生长点。
4、繁荣学术,努力推动交流合作
提高“当代浙学论坛”组织化程度和学术品位,带动和促进省级学会开展各种学术研讨活动,计划由学会组织的活动达到100场次。
与浙江大学等合作重点组织“汉学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的推进”国际学术研讨会,重点交流和研讨国内外专家在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经济变迁和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天台县政府等合作召开“和合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强省内外专家与国际汉学界的交流,逐步探索优秀成果、优秀人才走向世界的路径与办法。
5、加强宣传,着力促进成果转化
加强对社科优秀成果的宣传,继续做好《社科成果要报》和《社科工作动态》的编辑工作,增编《理论活页》,不定期地报道国内外、省内外社科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与新闻媒介的联系,围绕重大问题、重大成果召开课题成果交流发布会,在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加强对社科成果的宣传报道。
进一步探索成果购买方式,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强化对优秀成果的收集、宣传和转化。建立“当代浙学文库”,陆续出版我省建国以来代表我省最高水平,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专著。继续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做好省社科规划优秀课题的出版工作。与光明日报出版社合作继续出版《光明文库.当代浙学文丛》。2008年《浙江社会科学》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提高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抓好浙江社科网二期工程建设,完善浙江社科网网站的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党政领导机关、社科界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开展第二届省社科联社科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
6、巩固品牌,积极扩大科普覆盖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办法》。
继续办好“浙江人文大讲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人文大讲堂的传播网络体系。与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联合推出人文大讲堂的广播版。开辟人文大讲堂面向农村基层的传播渠道,与省委组织部电教中心联合在浙江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开通人文大讲堂视频专栏。
社科普及周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市县社科联进一步承担起基层科普的任务,不断推进科普周的活动重心向村镇、基层延伸。
把经常性科普放到更重要的位置,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普及人文社科知识,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公众提升人文社科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省各地逐步建立8—10个具有良好支撑功能,具备辐射、整合能力的科普基地,完成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初步布点。探索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组织科普课题研究,编选出版人文普及类读物《社科新话语》丛书。
7、深入实际,组织重大省情调研
有计划地组织对我省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繁荣发展社科事业的调研。在深入实际、分层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贯彻十七大精神,促进我省科学发展、改革开放、社会和谐和学术研究不断深入、社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组织社科专家开展省情调研,帮助他们熟悉省情、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学术服务。
在2007年民生调研课题的基础上,2008年重点围绕“惠民政策的实施和评估”,组织各省级学会和社科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服务。
基本完成转型期“民间信仰”地位作用的调研,出版调研报告集,并撰写调研总报告。
8、重心下移,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进一步激发学会活力,调动学会参与科研科普的积极性,增强学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创新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机制,培育浙江特色。承办全国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管理工作研讨会,积极引导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规范化发展。加强对学会和民办社科研究机构骨干的培训。
加强课题中后期管理,规范办法,完善分层管理体制,提高课题研究质量。
加大对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的支持力度,召开高职教育研究成果交流会,促进我省职业技术教学实践和研究。
积极支持、努力推进市、县和基层社科联建设。充分发挥县级社科联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县级社科联工作机制。省社科联加强与市县联系,为推进县级社科联建设创造条件。
(转自浙江社科网)